刘超的这场演讲,大学生们可能很喜欢。可台下都是有层次、有品位的设计师,他们才不买账,直接把刘超驱赶下台。他是演讲失败的典型——演讲内容与目标观众“文不对题”。10年前,我念研究生,曾参与江苏高考语文阅卷工作。阅卷工作开始前,先对我们阅卷人进行1天的培训。其中有一堂课,是一位挺有名气的学者,一位老爷子给我们讲。老爷子白胡须、白头发,一派知识分子风范。他讲了很多理论、概念、定义,还有统计学上的术语(什么样本抽查、方差分析),接着介绍他自己搞出来的一套理论。总之,讲了很多。他的整个演讲都在介绍统计学理论,真的很枯燥、听不下去。我是文科生,不仅是我,台下所有的阅卷人都是文科生。我坐在下面,强忍着,想听完整个演讲,希望以后可以作为谈资拿出来和朋友们吹牛。我四周张望,周围的人也是心不在焉,打哈欠、交头接耳……那会儿,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。如果是现在,台下肯定齐刷刷地低头刷朋友圈了。对于台下的我们来讲,我们是来参加高考阅卷的。作为听众,我们关心的是:阅卷时,老爷子搞出来的这套理论能帮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?